close

三十八年前,日本人為了建設大阪關西國際機場,大量採掘這裡的砂石,填海造地,

島上的一座小山丘幾乎被夷為平地,地貌嚴重受損,面積高達一萬平方公尺。

建築師安籐忠雄在一九八九年接到專案時,他先想到種樹,在傾斜超過三十度的坡上

種下二十五萬株幼苗,然後再設計建築群。雖然一九九五年的阪神大地震改變了原先

的構想,但來到這裡的人們終究能夠看到安籐讓建築活在大自然中的生命力,他在淡路舞台上圓夢。




當天我們先入住Westin飯店,這座五星級飯店可以說是「夢舞台」的入口,除了可以看到海之外,
當然在兩三分鐘內就可以步行到「夢舞台」,盡情的體驗安藤建築之美。


這是飯店休息區的意向,隔天我用這樣的場景幫同行的友人拍了團體照。


水幕一向是安藤忠雄建築的特色。它是一個空間到另一個空間的媒介,有時又像時間的轉接器。

安藤忠雄的魅力仍然透過一扇窗、一片天引人注意。無論是橢圓的兩邊各以水池與階梯看台相對應。


二樓的長方體玻璃長廊呼應露天走道;外圍的迴旋緩坡夾雜階梯,上下間起點也成為終點。這裡的

建築已經不只是建物,


近看是一些數學和哲學的體現,遠瞻則展露出一個個造型獨特的立體藝術品。


一張木椅,看似與周邊景致唐突,卻又那麼自在。


橢圓型劇場,矗立的玻璃盒子。


長方體玻璃長廊呼應露天走道


長方體玻璃走道,花園與噴水池。


利用山斜面沿著為梯式,排列了的100個花壇有個名字叫做「百段苑」


「百段苑」旁流水沿著階梯緩緩而下。


十多公尺高的清水混凝土牆圍繞著橢圓型舞台。


所有的水池底部是鋪上的100萬件的扇貝的貝殼製作而成的。


穿過一座鐘塔,來到一間淺貝殼色大門的房舍。


甫進入,便能直覺感受天花板射下來的光線。

仰首,天花板交叉切割成一道十字,天光直下,這就是「海之教會」。

安藤忠雄把自然光圈限在他的清水混凝土建築中,光,成為建築的基本元素,訴說著教會的神聖性。

要進入教堂前需穿過一段長廊,沒有華麗的外表,只有一張椅子放在角落。

 

結束第一天的行程,隔天早上九點才要出門,因為前天大家都沒睡


主辦人體諒大家的辛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明 的頭像
    大明

    大明攝影日誌

    大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